|
|
|
道士的本义 |
2014-04-01 |
|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宗教卷》里,曾召南先生和石衍丰先生在他们撰写的“道士”条中曾经给“道士”一个定义,就是“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这个定义的前半部分说的是心里的思想信仰,后半部分说的是修习道术和科仪等等的宗教行为。也只有二者都具备的人才能具有专门的神职,才能称作道士。
《道典论》引《太上太真科经》称,“凡开辟之初,圣真仙人,皆宣道炁,立法相传,同宗太上,俱称学士,以道为事,故曰道事。道事有功,故号道士。道士者,以道为事”。又引《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士者何也,理也,事也。身心顺理,惟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根据这些道教文献,可知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义思想,遵守道教规戒,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道术和科仪,全部身心“惟道是从”。并且道士之间有“同宗太上”、“立法相传”的师徒传承关系,只有拜师受学,得到经戒符箓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道教自身不断适应社会的变迁,因此,历史上又出现过许多不同形式的道士。例如:“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和祭酒道士,等等。
道士称谓种种
历代文献中,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对于道士的称谓曾经出现过许多种。不同的称谓与特定的对象有关,也与一定的使用场合有关。以下,选择少量常见称谓简释之。
黄冠。明代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三称,“盖道士之衣冠,故名黄冠。所行者,黄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不异言,非先王之言不敢言。不去姓,不忘亲也。不毁形,不忘孝也。以道为教,不悖天也。不事外教,不悖土也。以中国人奉中国之道,是体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
真人。真人原来是指修真得道的人。《庄子•大宗师》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里的真人是人,但是是认识了“天人一体”的人。明代朱权《玉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三称,“汉张道陵以天师赐号真人。唐李泌以丞相归道,赐号真人,加正一品。”后世,以真人为神的封号。
祭酒。祭酒原是中国古代祭祀的职称。明代朱权《玉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三称,“周成王时,以彤伯为祭酒,以主亲属。后,宣王时,大祀南郊,以仲山甫为祭酒,以主祀事。故后世以道士为祭酒之职,以主郊天祀事之礼,以统道教。”
羽士。道士追求飞升,羽化升天,故名之,又称羽衣、羽客、羽人等。宋代诗人詹玉有《霓裳中序第一》词,其词有序称:“至元间,监醮长春宫,偶见羽士丈室古镜,状似秋叶,背有金刻宣和玉宝四字,有感因赋”。这里说的羽士,就是长春宫的道士。
道姑。女道士的称呼。又称女道或女冠,民间也有俗称仙姑的。元代戏剧家马致远在《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有台词:“(正末唱)道士须当配道姑。”
乾道。乾为《易经》的卦象。乾为天,为阳,为男。道教全真派称呼男道士为乾道。
坤道。坤为《易经》的卦象。坤为地,为阴,为母。道教全真派称呼女道士为坤道。
贫道。贫就是穷,贫道一词从字面上解释,当然就是贫穷、不富裕、用世俗的话就是没有钱的道士。但是,道教以“慈”、“俭”和“不为天下先”为三宝,安身处世谦虚谨慎。自称“贫道”就是一种谦称。《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四称,“贫道是出家之谦词”。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潘道士解禳祭灯法”,说到西门庆请潘道士为病中的李瓶儿作法解禳,事后,西门庆拿出“布一匹,白金三两,作经衬钱”。潘道士回答说:“贫道奉行皇天至道,对天盟誓,不敢贪受世财,取罪不便”。这里的贫道就是谦虚自称的意思,并没有贫穷的意思在内。当今有些地区道士,宣扬要让一部分道士先“富”起来,力主将“贫道”改称“富道”,这种理解和做法显然不符合“贫道”的本义。 |
|
|
|
|
道观名称:常州市道教将军观; 联系电话:0519-88706539;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
道教之音 苏ICP备14016537号
Copyright(c) 2021 Chinese JiangJu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