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华夏人文始祖黄帝时期,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叛乱,侵略黄帝大片疆土,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展开“涿鹿之战”。
经过几番苦战,血流成河,黄帝还是没能治住蚩尤。黄帝斋戒沐浴,筑高坛祀天,建方丘敬地,以求天地相助,战胜蚩尤,以解苍生之苦。
黄帝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和地祇,上苍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地祇生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给他用于排兵布阵。
黄帝就将十天干圆布成天形,十二地支方布成地形,以干为天,支为地,组成天罗地网,终于战胜了蚩尤,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战!
这个关于十二地支的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上古奇书《山海经》里,也有人认为十二地支,是轩辕黄帝的手下大挠氏创造的(可参考《五行大义》这本书里面的记载说法),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找这方面的内容!
言归正传,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先有十二地支,后配的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有阴阳之分,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性地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性地支!
那么既然十二生肖与之相配,十二生肖又是怎么分阴阳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是为什么要用如此顺序来分配十二生肖的,一起来感受先人的智慧!
说这个问题以前,先普及一个基础知识,即奇数为阳 (如:1、3、5、7、9) ,偶数为阴(如:0、2、4、6、8)。
为什么先讲这个知识点呢?因为古人在给十二生肖分阴阳时,是以十二生肖的爪或蹄的趾数的奇偶来分阴阳的!
牛四趾为阴,虎五趾为阳、兔四趾为阴,龙五趾为阳(龙为神物,虽无人见过,但有五爪金龙一说,故以五数论)、蛇(无足同偶数)为阴,马一趾为阳、羊四趾为阴、猴五趾为阳、鸡四趾为阴,狗五趾为阳、猪四趾为阴。
说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怎么没有老鼠?因为鼠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以咱们要单独说一说老鼠!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为子时,在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之间,而子时又分夜子时和早子时,晚上十一到十二点是夜子时,晚上十二到一点是早子时。
夜子时是夜里的终结阶段,是阴之极,早子时是凌晨的开始阶段,是阳之始;而老鼠的脚趾也长得最稀奇,它的前足是四趾(爪)为偶为阴,后足是五趾(爪)为奇为阳;“鼠咬天开”,因此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十二时辰的排序:“子”时,23点到1点,老鼠最活跃,所以,“子”用老鼠代表;“丑”时,1点到3点,牛正在反刍,所以,“丑”用牛代表;
“寅”时,3点到5点,老虎正在觅食,最为凶猛,所以,“寅”用虎代表;“卯”时,5点到7点,兔子正在活动,所以,“卯”用兔代表;
“辰”时,7点到9点,是龙飞九天、行云布雨的时候,所以,“辰”用龙代表;“巳”时,9点到11点,蛇开始活跃,所以,“巳”用蛇代表;“午”时,11点到13点,最阳刚、阳气最盛的时候,就像公马的性格,所以,“午”用马代表;“未”时,13点到15点,此时,羊最喜欢吃草,所以,“未”用羊代表;“申”时,15点到17点。
这个时段,猴子最活跃,所以,“申”用猴代表;“酉”时,17点到19点,鸡开始归窝,所以,“酉”用鸡代表;“戌”时,19点到21点,狗开始守夜,所以,“戌”用狗代表;“亥”时,21点到23点,夜深人静、猪在酣睡,所以,“亥”用猪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