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教与古代建筑艺术 |
2014-03-31 |
|
现存的道教宫观,规模不等,形制各异,差别极大。有的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有的却是有一房一屋,甚至连一房都没有。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宏伟的宫殿,由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仿造帝王宫殿楼阁修建的;第二类是一般祠庙,多数系民间信徒集资修造,以供奉当地最信奉的神仙;第三类是简朴的茅庐、洞穴,主要是历代方士、道士与求仙者修炼的地方。
道教的宫观建筑师从古代中华民族早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但有它自己的特点。
首先,道教宫观从其布局、体量、结构,都明显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民族的自然崇拜及祖先崇拜的传统思想观念。它们继承了殷周时代明堂建筑所具有的天人感应,依天象方位修筑等观念,以示道教源渊之古老。道教也把本身的特点融入了宫观建筑的思想之中,使这些建筑进一步含有道教的教义、纳入道教宗教崇拜的体系。
道教在继承传统建筑艺术的同时也发展了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建筑形式上,道教庙观许多是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这种建筑形式从其个体来看是平凡的、低矮的,但就其整个建筑群来讲是井井有条,相互照应,博大严谨,充分表现出道教追求既朴实又广阔,和个别与自然的和谐审美心理。在建筑结构上,多数道教的宫观建筑为木结构建筑。这种结构是以木架为骨干,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而不负屋顶重量。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在梁上重垒数层瓜柱和梁,最上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个木构架。在两组构架之间,用枋横向连接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再装檩,这些檩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紧构架的作用。殿式建筑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枋头和支持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越多。斗拱还有装饰作用,并且还以斗拱层数多少来表示建筑的等级。大多数殿式道教宫观的殿宇用斗拱建重檐屋顶,出檐深远,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以及直立的墙壁和立柱,再由殿基宽阔的月台或崇台衬托,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使人感到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
由于时代、地域和用材的不同,道教宫观的建筑工艺和风格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道教宫观的建筑规划一般中路建影壁、山门、幡杆、钟鼓楼、灵官殿、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以及各自的祖师殿等。两侧置配殿、执事房、客堂、斋堂等生活用房。一些大的道宫道观前部还建有棂星门、华表、石狮等表示尊严的装饰建筑。华表,相传上古称作“谤木”,为尧舜时纳谏而设,后来只用于帝王宫殿或陵寝前,一般雕有云龙等图案。道教的大宫观前,所用华表一般八角形柱,浮雕多为祥云,与宫陵不同。狮子为百兽之王,门前石狮有显威仪之意。道教对此有其宗教的解释:东边雄狮,左脚下踏一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无上的神权;西边雌狮,右脚踩一小狮,俗称“太师少师”,表示道教昌盛。我国北方,由于气候比较寒冷,降雨量相对较少,殿宇屋顶一般较重,墙壁较厚,有较好的保暖作用。相比之下屋檐的出挑一般较浅,殿宇的正脊多数为直脊,有的脊上装有砖雕或琉璃鸱吻脊饰,整座建筑庄严持重。而在南方,因气候温暖,雨量较多,所以一般道观屋顶结构较轻,墙壁较薄,窗户较多。有的殿宇则全用隔板,不用砖砌。一般殿宇的出檐较深远,翼角举析较大,这样可以兼作避雨的回廊,而又不致影响殿内采光,也不使屋顶显的过重。殿堂屋顶正脊多为弯脊,两端略上挑,有些则成燕尾式。一般屋脊装饰较多,除有精细的砖雕和琉璃鸱吻饰件外,还有粘剪造型(堆花)装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宫观,许多受当地民族建筑艺术的影响,更具有独特的风格。总的来说,北方道观一般比较庄重古朴,而南方道观则在庄重中表现出一种轻盈疏透之感。
总之,道教建筑艺术是中华建筑艺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道教建筑的发展给中华建筑艺术增添了不少光采。这种建筑艺术,它的建筑思想与建筑风格,随着道教的传播,还传到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 |
|
|
|
|
道观名称:常州市道教将军观; 联系电话:0519-88706539;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
道教之音 苏ICP备14016537号
Copyright(c) 2021 Chinese JiangJu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