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
2014-03-31 |
|
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种形象的力量深化人们对神仙的崇敬和信仰。所以道教形成之后,壁画很快成为道教中敬奉天神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成为人们道教信仰的一种反映和具体体现,这一点上起着与造像极为相似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壁画艺术由于注入了道教神仙崇拜的生动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手法,发展了它的艺术形式,并更广泛地植根于有神仙信仰传统的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成了到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绘制道教神仙故事壁画的民间工匠队伍也遍及各地历代不衰,而且出现了许多传世珍品,为世界和中国艺术家们所赞叹。
最早的道教壁画大约是《太平经》中所录的乘云驾龙图和东壁图、西壁图,绘有精美的神仙群像。今本《太平经》所录三图,大约是原本《太平经》就有,而后人重绘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壁画是佛道内容混在一起的,主要绘制在一些寺观、石窟和名门望族死后安葬的墓室壁上。绘制特点是大多直接在白粉泥墙或土红底上打稿,勾勒线条很粗,颜色红、绿、蓝三色较多,树木山川等景色常用图案方式表现。这一时期,道教壁画的作者中有不少社会知名的画家,反映了当时著名绘画家都画壁画的特点。
现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壁画,主要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的东王公、西王母壁画、第二八五窟的伏羲、女娲图,另外还有一些墓室壁画。
莫高窟第二四九窟顶部北坡的东王公图,呈梯形,纵125厘米,横200厘米,西魏时期的作品。图中东王公乘四马拉的车,车的华盖、东王公与御者道义的头部今已残毁。现存有龙车、左右二侍者骑龙持节护驾,旁边有鲸鲵腾跃;车的前面还有竖目的“羽人”和鹿头马身、背生双翼的“开明”护卫。上面有白鹤翱翔,天空中有星点和飞云、天花,构成一幅众仙驾龙腾云,满壁风动的神仙境界。画的下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丛林,猎人在其间纵马奔驰着追逐猎物,被迫的野兽惊恐而急促地奔跑;而远处的动物神态自如。画师们巧妙地将写实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把人间的现实同天上神仙世界奇妙地表现在同一幅画中。全画构图生动巧妙,笔触简练,线条飘逸,达到了神形具备。
中国道教壁画,到了元代(1260—1368)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现存元代遗留的道教壁画有: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壁画、山西省高平县上董峰村圣姑庙壁画、陕西西安市东岳庙壁画、河北省石家庄市上享村毗庐寺壁画和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壁画等。其中尤以永乐宫壁画最著名,为世界所称颂。
永乐宫本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址建在据称是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又名吕纯阳)故乡永乐镇而得名。观内壁画系元中统三年(1262)被火焚毁后重建时陆续绘制的。
在永乐宫这一建筑群的中轴线上,除山门外,四重主殿: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内,均绘有精美的道教内容的壁画,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其中龙虎殿和三清殿是大幅人物群体壁画;纯阳殿和重阳殿为连环故事式的壁画群。
龙虎殿,又名无极门,是永乐宫最早的宫门,建于元代,门内后两开间墙上绘有八十余平方米壁画,用笔设色手法颇高。绘的是神荼、郁垒、城隍、土地等守护神及看门之神吏与神将,个个横眉怒目,威严有神,十分生动逼真。三清殿,也称无极殿,是永乐宫中心主殿,屋宇高阔,建筑规模大于其他三殿,殿内壁画《朝元图》也是永乐宫壁画中的精华。殿内四壁绘有高4米长101余米,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的巨幅彩绘壁画,以极其宏伟壮观的场面,描写出道教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画中人物发须飞展,衣冠富丽,形态各异。帝君威严端凝,圣母慈祥富态,玉女秀丽典雅,天丁力士们则强劲骠悍;有的彼此作对话状,有的似倾听天尊教诲,有的正注目正视前方,有的仿佛有所沉思。画师们通过简练明快的绘画技法,将这众多的尊神天仙所处不同地位、具有的不同性格,在硕大的墙上表现得维妙维肖,特别是运用的线条几千条,竟如此流畅而又混然一体,使中外艺术家们见后,无不为之倾倒。
三清殿后是纯阳殿,又称“混成殿”或“吕祖殿”。该殿的壁画被称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由著名的襄汾画师朱好古的弟子张遵礼等绘成,总面积达213平方米,由五十二幅小画组成。这是一组描绘吕洞宾(道教称“吕祖”)出生、学道、成仙、度人等生平事迹的连续画。每幅小画之间山石、树木、景物及云雾自然相隔,从整体看这五十二幅小画混然一体,是一幅山水景物夹有人物的大画,而每一部分又表现各自独立的主题和内容。由于是描写吕洞宾的一生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画面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画中宫宇、楼阁、园林、桥梁、酒肆、茶舍、民宅、寺院应有尽有,官吏、商贾、市民、工匠、僧道、妇孺等各类人物活动其间,栩栩如生,可以说是十三、四世纪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后人研究金、元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习俗以及人们服饰、礼仪等方面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现存明代道教内容的壁画相当多,但像宋元时代那种有气吞山河的气魄的杰作并不多。其特点为大多是民间不知名画工所作,由于他们生活在劳动群众之中,来自社会底层,所以作品的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具有一种乡土风味,在艺术技巧上就差了一些。这些壁画也受明代画风的影响,人物重工笔重彩,追求工丽细致,缺少气魄。现存比较优秀的明代道教壁画主要有山西省汾阳县后土庙壁画和新绛县稷益庙壁画,以及云南省丽江道教壁画等。
山西省汾阳县城西北田村的后土庙,内供奉后土圣母,故又名圣母庙。该庙始建于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建。现存大殿三楹,殿内东、西、北三壁绘满壁画,总面积有59.49平方米。北壁为《燕乐图》,描绘了道教女神后土娘娘在后宫的生活片断;东壁为《迎驾图》,描绘了后土娘娘出宫巡视的场面,浩浩荡荡的鸾驾仪仗和群众迎接的热烈情景;西壁为《巡幸图》,描绘了后土娘娘出宫巡视后回宫的热烈场面。工匠们通过这三幅壁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后土娘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信仰,这种表现方法恰好反映了普通群众与社会下层在宗教需求上的心态。其画面壮观,人物众多,亭台楼阁精细分明,整个布局严谨有致,虽历经四五百年,至今仍完好如初,不失当年风采,确是明代壁画的佳作。 |
|
|
|
|
道观名称:常州市道教将军观; 联系电话:0519-88706539;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
道教之音 苏ICP备14016537号
Copyright(c) 2021 Chinese JiangJu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